史可法纪念馆欢迎您的访问!
广陵琴馆
古琴,又称七弦琴,是中国唯一记载完整、传承不断的古代乐器。古琴艺术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流派。清初,扬州琴学活动达到鼎盛,以徐常遇为代表的琴家操琴技艺精湛,广收弟子,编辑琴谱,创立了广陵琴派。广陵琴派以兼容南北、刚柔相济、富于变化树帜琴坛。
民国初,广陵派琴家精研琴艺,传授弟子,继承和发展广陵琴学。1912年,以孙绍陶为首,与同好王方谷、胡滋甫、夏友柏、高治平等一起倡立了广陵琴社,孙绍陶担任首位社长,社址在今史公祠梅花岭下。他们继承广陵琴派艺术传统,切磋琴艺,弘扬琴学,培养了一批琴家,张子谦、刘少椿为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。他们为广陵派古琴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。
2003年11月7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,将我国古琴艺术列入第二批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”名录,表明中国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得到世界的公认。
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,加强古琴艺术的保护、传承与发展,扬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史公祠梅花岭旁建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。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于2007年11月2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,现已成为广陵琴派史料展示中心、技艺传承中心和琴家活动中心。
2008年广陵派古琴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